在湯捷的眼里,這些渠道商必須具備一定的方案解決能力。“他們必須能夠使用戶全面認知到揚天的價值,這種價值既包括產品層面,也包括服務層面。在與用戶的溝通中,渠道商應該更主動地講解,并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關系,而不僅僅是回答用戶提問。”
事實上,早在“價值營銷”提出之前,聯想對渠道商和服務商的考核就已達到近乎苛刻的地步。一個聯想的服務商告訴記者,曾經有一位用戶給聯想打電話抱怨服務商的地址不好找,結果相應的銷售人員直接被扣了幾百元錢的工資。
北京市創軟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聯想在北京的渠道商之一,李俊波是這家的副總經理。和他接觸過的人都能發現,他對聯想揚天的功能和相關服務的熟悉程度幾乎爛熟于心。“聯想是一個獎罰分明的廠商。如果做得好,自然可以得到嘉獎,一旦服務不到位,聯想就會罰我們。”李俊波說,“聯想會找第三方來對我們的服務水平進行監控。他們會扮成企業里的采購人員來采購電腦,并且真的付錢,在這個過程中對渠道商考核。”
在已經嚴格篩選的前提下繼續優化渠道,聯想對服務的追求可見一斑。除此以外,聯想還將“走出去”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。
6月30日,聯想揚天科技奧運快車在上海和廣州兩地啟動發車儀式。4輛大篷車將在未來兩年內開往全國500個1~4級市場。據介紹,在每一個城市,大篷車首先將開赴大型賣場,為當地的聯想經銷商提供品牌形象宣傳方面的支持。第二,大篷車將選擇人群密集地區??浚M行展示體驗及實時銷售。第三,大篷車將開往工業園區等當地中小企業聚集的地區,邀請中小企業用戶上車參觀體驗。
其實,“走出去”的并不只聯想一家。早在2006年,惠普名為“移動解決方案中心”的卡車就開始在中國眾多的中小城市中游走。駕著這輛科技卡車,惠普走遍了浙江、山東、四川、上海、天津、廣州、鄭州、福州等80多個城市,與眾多中小企業客戶進行了面對面的接觸。結果表明,這種“親臨現場”的作用非常顯著。尤其對于那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,這幾乎就是一場場產品介紹加知識普及的大會。
“新揚天這次把在各地的產品發布會辦成了產品功能培訓會。”馬翀表示,“只要企業學到了相關的知識,我們就很高興。買不買電腦并不是最重要的。在大篷車巡展過程中,揚天還會根據地方和行業信息化的特點,邀請相關信息化專家進行培訓。除此以外,揚天還會與阿里巴巴合作,每年做多站商貿培訓,在培訓中,阿里巴巴將借用大篷車的資源搭建教室。”“中小企業最需要的不是產品,而是針對產品的培訓。不過深入到企業面對面的培訓實在太難了。”一位剛剛轉行企業培訓的人士表示,“因此,雖然政府、協會以及很多培訓機構都在努力,中國的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知識仍很匱乏。”
“IT服務商可以補齊這塊短板。”馬翀說,“聯想會把對中小企業的培訓一直做下去。”
兩年前,記者曾前往山西中條山采訪一家企業。這家企業本來計劃實施集團財務軟件,但由于組織架構不成熟,就改為先實施庫存管理。當時那家企業信息化水平相當低,沒幾個員工會熟練操作電腦。結果,很簡單的庫存管理功能推進了好幾個月才真正落實。 之前,有軟件廠商曾提過在國內“普及ERP”,其實,最該普及的是PC。電腦之于企業,就如同刀劍之于武者。這并不是個難懂的道理。但在過去的5、6年里,很多軟件廠商卻一再聲稱:“企業操作人員懂電腦更好,不懂電腦我們可以培訓。”最終的結果是,很多企業操作人員從學拼音打字開始,一直學到應用ERP。效果顯而易見:學了后面的,忘了前面的。 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,都可以歸結為在短時間內被動接受了大量信息。有人說,與國外相比,中國幾乎沒經歷工業化階段就直接奔向現代化。這個過程中,企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。 當然,軟件廠商的做法無可非議,他沒有時間等著這些企業成熟起來。但從應用的順序看,我們難免會期待另一種實施過程。 隨著“聯想”們的紛紛下鄉,這種期待正在逐步變成現實。迎接企業用戶的,不再是坐在空調屋子里滿嘴專業用語且態度生硬的PC銷售員,而是走到他們身邊的流動“PC知識普及員”。這種角色的變化讓企業感到欣慰。 要讓所有中小企業都接受品牌電腦是不切實際的,但PC廠商不應因此就止步不前。最近特別流行探討企業的社會責任感,因為人們不僅想聽到企業的經營數據,更想看到企業的公益行為。對PC廠商來說,幫助企業真正地認識電腦,就是他們的社會責任。
記者手記:人在江湖 不能沒刀